2024年12月18日,陈科在粮库查看小麦仓储状况。记者 王 薇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
2024年12月18日,昌粮集团吉木萨尔粮油有限责任公司三台仓库银装素裹,一排银白色的圆柱形储粮罐格外引人注目。
早上9时40分,陈科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和安全绳,在寒风中踏上80多级台阶,打开高达30米的钢板筒仓仓门,弯腰进入仓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39岁的陈科是三台仓库粮油保管员,测粮“兵器”样样精通,望闻问切探知粮情。温润而泽是他为人处世之道,也是他守好每一粒粮的诀窍。
检测粮情、记录数据、清洁卫生……做完这些工作,陈科手持1.5米长的刮板,细细平整扦样时在粮面上留下的脚印。仓内凉意阵阵,但他的额头却渗出了汗珠。
“我们采用了多种科技储粮技术,使仓内平均粮温不超过15摄氏度。这样能使小麦储存2至3年后仍然新鲜如初。”陈科自豪地说。
平整粮面、小麦扦样,这些重活累活是粮仓保管员的日常工作之一。陈科皮肤黝黑,双手粗糙,那是他作为守粮人的承诺与荣光。
粮油保管员职责是按规定做好粮食出入库工作,按要求填制日报月报;随时掌握库存状态,保证粮食及时供应,充分发挥周转效率;每周对粮食进行检查,保证储粮安全;及时对库房进行清理,保持整齐干净。
作为2.25万吨粮食的大管家,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负责人,守粮8年,陈科的工作看似重复枯燥,但责任重于泰山。他坦言,要做好粮仓保管员,耐心、细心、责任心,一样都少不了。
同事马英杰打趣地说,陈科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查粮情又快又准,“一抓二闻三品尝”就能知道小麦的品种、容重、水分等相关指标,任何可能导致储粮不安全的苗头,在他面前都无所遁形。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陈科,认为储粮是一件简单的事——每天爬粮仓、查粮情,做好记录就可以了。在一次次跟着师傅进行粮食保管作业的过程中,他明白了光凭一腔热血、一股蛮劲是无法保管好粮食的,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储粮技术才能完成好岗位工作。
2017年8月12日,正值夏粮收购期间,当日凌晨2时许,一场大雨突袭三台镇。看着满院的粮垛,陈科很是心疼,顾不上穿雨衣就冲进雨里,艰难地给粮垛盖上篷布。在陈科的感召下,七八名同事也立即冲进雨中,一群人,一个信念——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
雨过天晴,陈科看着自己精心呵护的小麦完好无损,放心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那一瞬间,感觉汗水没有白流。”他说。
“不坏粮、保好粮”是仓储工作的核心。在严寒酷暑中坚守是陈科的工作常态。8年来,他所负责的仓房日常管理规范,保管过的粮食从未出现坏粮,连续多年被昌粮集团吉木萨尔粮油有限责任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
“陈科为人忠厚,乐于助人,工作上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昌粮集团吉木萨尔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副书记陈宥龙说。
采访间,一辆辆运粮货车驶进三台仓库,陈科和同事们早早就做好了装粮准备,清除了卸粮场地和输送机上的霜雪,摆好了输送设备,接好了线路。寒冬中,他的眉毛和帽檐结了一层白霜,手脚也冻得麻木。
货车装完粮食离开了,但陈科没有离开,看到粮垛旁边散落了不少麦粒,他忙不迭地拿起扫帚,将一粒粒麦粒扫进粮垛。他说:“我出身农民家庭,深知粮食来之不易,让粮食颗粒归仓是我的本分和责任。”
在工作中,陈科还是“多面手”,兼任着安全员、铲车工、维修工、电工的工作,默默地为储粮事业奉献着……
“仓库保管员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琐碎,责任重大。我要保持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多看、多问、多学、多干,继续尽己之力把平凡的工作干好,为昌粮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陈科谦虚地说。
“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像陈科这样默默奉献的人,他们以站为家,以粮为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粮食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昌粮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守护着‘大国粮仓’。”陈宥龙动情地说。
采访结束,天色将晚,雪舞飘飘,轻覆麦田,绘出冬日里最美的画卷,孕育着丰收的希望,积蓄着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