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昌吉州艺术剧院新疆曲子剧团演员在后台化妆。记者 何 龙摄
3月17日,昌吉州艺术剧院新疆曲子剧团在阜康市晋阜小学演出。记者 司梦扬摄
3月21日,昌吉州艺术剧院新疆曲子剧团在昌吉市宁边路街道水电巷社区演出。记者 何 龙摄
3月21日,昌吉市宁边路街道水电巷社区,居民在观看新疆曲子剧时拍照留念。记者 何 龙摄
3月11日,昌吉州艺术剧院新疆曲子剧团在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演出。苏凌松摄
3月21日,昌吉市宁边路街道水电巷社区居民在观看新疆曲子剧。记者 何 龙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许乐)
“天上桫椤是什么人栽,地下的黄河是什么人开,什么人把守三关外……”阳春三月,昌吉州艺术剧院新疆曲子剧团惠民演出伴着春风来到了昌吉州各地。
暮色初临,田里的冬小麦正舒展身体,风里荡起了三弦清亮的颤音。村民们循着梆子声,将乡村活动室挤得满满当当。檐角斜挂的灯笼在暮色中摇晃,将斑驳光影泼在《张连卖布》的戏台上——那卖货郎肩挑的竹扁担“吱呀”作响,鬓角汗珠在油彩下闪着光,诙谐的陕甘腔调裹着新疆方言的尾音,惹得台下曲子爱好者笑出泪花,连窗棂外探头的麻雀都扑棱棱跟着唱。
当《状元与乞丐》的唢呐声穿透玻璃窗,身穿蓝白校服的少年们瞪大了眼睛盯着台上,看青衫书生“文龙”悬腕挥毫,月白绸缎随唱腔流转如云。待到“连中三元”的铜锣“哐啷”震响,孩子们开心地一个劲儿鼓掌,那些寒窗苦读的戏文好似化作真切的愿望,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胡的琴弦吻过最后一缕晚风,火红的落日正沉入庭州大地。那些流淌在唱腔里的黄河谣、天山雪,那些揉进梆子声里的激越与婉转,此刻都化作暮色中闪烁的星河。在庭州大地上,新疆曲子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以更加生动和多元的方式讲述着新疆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