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玛纳斯县广东地乡新湖坪村螃蟹养殖户桑少生向记者展示他养殖的螃蟹。□记者 王 薇摄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王薇报道)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品蟹的好时机。9月11日,在玛纳斯县广东地乡,肥美的螃蟹迎来丰收季。这些个头大、品相好的螃蟹除了供应本地市场,还坐上了飞机,飞到深圳、武汉等城市“抢鲜”上市,供人们尝鲜。
记者来到位于玛纳斯县广东地乡新湖坪村的生态螃蟹养殖基地,看到成群的水鸟和野鸭,或翱翔在湛蓝的天空中,或戏水在微光映波的湖水里,池塘四周分布着地笼,像一张张网,把里面的螃蟹“一网打尽”。
“收网喽!”随着一声吆喝,养殖户桑少生摇着小船下水收网。
网里的螃蟹挥舞着壮实的蟹钳,活力十足。桑少生利索地把它们从网上一一摘下,再小心地掷入桶里。
“今天捞的螃蟹怎么样?”“大!最大的有7两。”桑少生与前来买螃蟹的新湖坪村村民许东义一问一答,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广东地乡生态螃蟹养殖基地水域宽阔,水质清纯,水草丰茂,尤其是这里的水草、贝类、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丰富,光照充足,非常适宜螃蟹的生长发育。
早在2019年,来自湖北的桑少生就开始在新湖坪村养螃蟹。通过几年的努力,昔日被人们称为“鸟不落”的烂泥潭变身为绿茵茵的湿地。清澈见底的池塘中,水草摇曳、鱼虾嬉戏。
大闸蟹一生蜕壳约6次。每一次蜕壳都是生死蜕变,只有经历过蜕变的大闸蟹才能长到膘肥体壮、黄满膏肥。
“现在螃蟹已完成了第6次蜕壳,个个都是肉质饱满、膏黄顶盖,最大的母蟹能达到5两,公蟹7两。”桑少生说,目前正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这两天进入笼网的螃蟹越来越多。今年基地有蟹塘120亩,每天起一次笼,每笼大约有50公斤螃蟹。
桑少生的螃蟹不便宜,视重量和品质,一公斤要卖到80元到200元。但他有底气:他的螃蟹“住房条件”好,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蟹塘里的水是天山雪水,利用增氧机促进水体形成良性微循环,最大程度还原自然环境;精心养护水草,投喂螺蛳、鱼、玉米、黄豆、小麦,科学搭配饲料,这些都保证了螃蟹个头肥满、回味鲜甜。
“养蟹,也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养殖的螃蟹品种主要从辽宁省盘锦市引进的盘锦河蟹,每年4月放苗,8月底开始捕捞,生长周期约5个月,年产量约4吨,毛收入30万元。”桑少生说。
要养殖好螃蟹,除了优良的水质和环境外,还需要优良的蟹苗和过硬的技术。 桑少生以螃蟹为伴,用20多年的光阴诠释了养蟹人的匠心与执着。
“你看我们的螃蟹,全身都是干干净净的,几乎没有出现死蟹的情况。”桑少生自豪地说,“我们的螃蟹非常畅销,多年下来积累了很多固定客户。”
采访期间,不时有购买螃蟹的客户上门。桑少生告诉记者,因为临近中秋,许多人购买螃蟹作为礼品,价格将不断走高。
经过多年探索,广东地乡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今年,全乡水产养殖面积达2万多亩。其中,螃蟹养殖面积1万亩,产量50吨,预计收入约400万元。
“以蟹为媒,我们依托小海子跳鱼岛景区,计划建设广东地乡新湖坪村水产品展馆,集中举办一批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体验活动,搭配蟹宴鱼宴,供游客一饱口福。”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小虎说。
得益于广东地乡近年来的规模化、科学化、品牌化养殖,“蟹将军”用它的两只大钳子描绘出一幅民富、村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如今,桑少生对未来已抱有更多期待,他说:“明年我会继续扩大养殖面积,不断学习提高螃蟹产量的技术,提高养殖效益,让螃蟹的品质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