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频道精选 > 一家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巴哈义古丽:“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发布时间:2024-11-08 14:15:44 来源:昌吉日报

  巴哈义古丽(右一)和志愿者在刘桂花“妈妈”(左二)家包饺子。  □本报记者 程 晾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程晾10月25日至26日,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满城路社区民政干事巴哈义古丽被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多一项荣誉就多一份责任,我还会继续做好事,照顾好我的‘爸爸妈妈’,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11月4日上午,记者拨通了正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的巴哈义古丽的电话,和她分享好消息时,她心系的仍是她的“爸爸妈妈”。

  马爸爸、刘爸爸、张妈妈、依明爷爷……13位不同民族的“爸爸妈妈”和数十位老人,在巴哈义古丽的心里,他们就是家人。24年来,她精心照顾他们,尽心尽力为他们服务,当好他们的“女儿”,将温暖送到他们心里。

  2000年,满城路社区居民刘国群夫妇唯一的儿子在新婚后第三天遭遇车祸,不幸去世。灾难降临,一下子击垮了两位老人。为了还清给儿子操办婚事借的5万元,两位老人白天捡拾废品变卖还债,一到晚上二老便以泪洗面思念儿子,生活陷入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希望。

  “你不要哭了,儿子没了还有丫头,我就是你们的丫头。”听闻刘国群夫妇的遭遇后,巴哈义古丽来到了他们身边。她第一次走进刘国群夫妇家的那一幕虽然已过去了20多年,但在刘国群夫妇的脑海里依旧清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从开始打扫家务、理发、洗衣服,到后来维修家电、陪伴过年、倾听老人的伤心诉说,再到给老人添置物件、看病陪护、跑办房屋拆迁手续、搬进带小院的新家……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巴哈义古丽就像老人的亲生女儿一样尽心操办,刘国群夫妇终于走出了失去儿子的阴霾,脸上有了笑容。

  2017年,刘国群无意中说起想回离开了40多年的河南老家看看,巴哈义古丽记在了心上。二老年事已高,路途遥远又无人陪伴,巴哈义古丽不放心,干脆就陪着两位老人踏上了回乡之旅。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双泉镇,见到了久违的亲人的老两口走到哪儿就夸到哪儿,说巴哈义古丽就是自己的亲闺女。

  一级肢体残疾的“爸爸”依明、智力一级残疾的“妈妈”张晓花、孤寡老人马克明……20多年如一日,不仅巴哈义古丽精心照顾着“爸爸妈妈”,她的家人也纷纷加入。

  丈夫阿里·司马胡力非常理解她,经常拿出工资来支持她;儿子叶力夏提·阿里受到妈妈的影响,主动承担起为马克明老人送饭的任务;女儿叶丽扎·阿里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下,时常跟着妈妈去老人家里表演节目,给爷爷奶奶带去欢乐;已经退休的公公也经常慷慨解囊,帮她减轻压力……

  巴哈义古丽帮助过很多人,其中不少人受其影响投身公益事业,接力传播温暖和善良。满城路社区居民颜培侠丈夫不幸离世,巴哈义古丽帮她申请了廉租房和各类补贴,还拿出工资资助她创业。现在,颜培侠的儿女已经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颜培侠也开起了一间占地300多平方米的超市。生活好起来的颜培侠带着儿女跟随巴哈义古丽一起做公益,还资助了几个生活困难的家庭。

  2017年5月,巴哈义古丽牵头成立了巴哈义古丽民族团结爱心工作室,拥有工友志愿服务队、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青少年服务队、文化娱乐志愿服务队等8支志愿服务分队。爱心工作室成立以来,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100多人,服务范围从满城路社区辐射到全县各乡镇和企业、学校等。志愿服务队全年持续开展扶弱帮困、捐资助学、送医送药、慰问演出等公益活动,到目前已开展卫生整治、义务巡逻、好人好事等服务活动累计2万余次,协调公益经费及募集捐款累计200多万元,仅个人捐款就达20多万元。

  历年来,巴哈义古丽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中国好人”和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自治区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自治区道德模范”“最美新疆人”“自治区岗位学雷锋标兵”等60多项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官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