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
涵盖教育医疗、交通物流、就业促进、社会服务、城市更新、文体活动、农业农村等10类内容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杨鹤报道)在近日召开的昌吉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公布了昌吉州2025年“十件惠民实事”清单。此份清单涵盖教育医疗、交通物流、就业促进、社会服务、城市更新、文体活动、农业农村等10类内容。
2025年“十件惠民实事”包括:建设优质学校、改善学习环境;增加文体供给、丰富群众生活;优化医疗服务、减轻就医负担;养老帮困救助、增强社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保护劳动权益;便捷安全出行、完善寄递服务;提升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环境;打造宜居城市、提升生活品质;深化污染治理、共享绿树蓝天;改善为民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2024年,昌吉州始终将办好“十件惠民实事”作为对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庄严承诺,用心用情实施了一批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12月31日,昌吉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4年“十件惠民实事”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情况进行介绍。一年来,昌吉州先后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肥一体化推广71.74万亩、S231昌五路建成通车、新建供热长输管线92.8公里;中小学校教室护眼灯改造、清洁取暖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增充电桩等均超额完成年度惠民实事目标任务。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了谋划好2025年这份民生答卷,推动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民生事项更加普惠、优质服务更加可感可及,早在2024年10月21日,昌吉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公告,向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征集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建议,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广泛参与。据昌吉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十件惠民实事”是对2024年“十件惠民实事”的巩固提升和延伸拓展,昌吉州党委、政府围绕社会热点、民生难点堵点问题,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来信、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征求意见座谈会等渠道收集整理,充分征求各部门单位意见建议,考虑所列惠民实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形成昌吉州2025年“十件惠民实事”清单。
2025年,昌吉州将以奋斗姿态重整行装再出发,让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更有“厚度”,更具“温暖”。
昌吉州2025年十件惠民实事清单
一、建设优质学校、改善学习环境
建成昌吉学院附属中学、小学。实现乡镇以上中小学数字校园全覆盖。开展学校食堂规范化建设,完成20家以上“示范食堂”建设。对全州300家小饭桌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合法经营。培育30个实践教学(研学)基地。推进昌吉学院更名大学、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本科,新设阜康职业技术学院。
二、增加文体供给、丰富群众生活
提升新疆大剧院演绎品质,发放5万张新疆大剧院和精品体育赛事昌吉文惠卡。举办“文润庭州”系列文化惠民演出2000场次以上,“村超”“村BA”、马拉松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500场次,引进自治区级以上文化体育赛事活动5项以上。新建3个全民健身体育场地。开展流动博物馆巡展、“非遗”下基层巡展活动300场次。
三、优化医疗服务、减轻就医负担
实现全州15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与自治区级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在全州公立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医保“刷脸”结算。免费为3万名农村适龄妇女、城镇低收入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医保定点药店药品实现线上比价查询。集中带量采购药品扩大到1200种以上、耗材扩大到500种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人均提高120元,门诊统筹报销扩大到县级医院。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综合医保报销比例提高至60%以上。
四、养老帮困救助、增强社会服务
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提升改造4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9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为650户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为1200名经济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开展“金色晚霞”助餐服务,惠及1600名以上老年人。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全国试点,为3000名低保、特困、困境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护、关爱服务。
五、拓宽就业渠道、保护劳动权益
归集发布5000个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提供见习岗位1000个;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6500人;新增赴准东就业农村劳动力2000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劳动者5000人。
六、便捷安全出行、完善寄递服务
谋划启动乌昌快速第二通道、“一市两区”快速通道。完成准东五彩湾通用机场主体建设,推进准东客运站建成投运,恢复准东铁路客运。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40公里,惠及35个乡镇120个自然村。开通全州出租车网约服务功能。开展S101沿线140公里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实现全州行政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覆盖。
七、提升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环境
完成高标准农田和水肥一体化推广“双百万”工程建设,全州建设55个粮棉高产示范点,力争主要粮食作物亩均单产提升5%以上。补贴推广活体种公畜和肉牛冻精,改良牛羊80万头只。改造灌区4处,河道防洪治理40公里,维修水库40座,建设塘坝80座,改善灌溉面积60万亩。建设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22个。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6个,改建供水管网160公里,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群众6万人饮水质量。实施农房抗震防灾工程3300户,对牧民定居房开展排查修缮。
八、打造宜居城市、提升生活品质
完成城镇供排水、供热燃气、市政道路等更新改造400公里。改造老旧小区54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优化提升5个集贸市场。新建充电桩600台、5G基站650个,免费更换智能电表4万个。新建、改造通学、便民公交站台150个,优化交通标识标牌。
九、深化污染治理、共享绿树蓝天
深化大气污染物源头治理,力争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新建、改造提升“口袋公园”50个,完成林草综合治理面积100万亩。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10万亩,残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完成煤田火区治理6处。淘汰老旧柴油货车1500辆,更新新能源客货车1100辆,“公转铁”运力有效提升。
十、改善为民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开发数字政务场景应用,实现100个套餐“一件事一次办”。开展社保业务“网上办”“掌上办”等便民服务,线上办结率达到85%以上,实现51项社保服务事项州内通办。实现社区(村)政务服务“全岗通”全覆盖。打造50个“政银”就近办合作点,提供免费证照结果寄递服务。推行跨部门联合监管“综合查一次”,制定并公布“一业一查”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群众办理公证时间从15天缩减至7天以内,简单事项当日办结出证,农民工、残疾人公证费用减免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