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
图为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准东露天煤矿输煤廊道。记者 常谊谊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常谊谊 通讯员 王瑞)
我的名字叫做“一吨煤”,我的家乡就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煤田。我是一个大家族,已探明的储量显示,我的家族成员足足有2149亿个。
我还会变身术,有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3种形态。我记得2005年地质勘探员发现我们时格外惊喜,说我的家族是理想的动力煤和化工用煤。这不,我们又多了两个变身形态。
以前,我住在60多米的地下,整天暗无天日,好烦好闷。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到来,他们建起了钢筋混凝土建筑,拉来了很多机械设备,剥离压在我身上的沙石、土壤,把我搬出地面。那一天,阳光灿烂,照得我睁不开眼睛,我心里却乐开了花,我太爱这个光线充足、热闹繁华的世界。
现在,我所在的地方有了新的名字——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准东露天煤矿。在这,我和26.05亿个家族成员生活在一起。“人”多热闹,好不快活。
人类很有学问,会经常给我们“普及”知识,不断刷新我的“三观”,让我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潜能:可以发电;可以烧火供暖;也可以化为一根碳纤维丝,变成服装鞋帽、飞机机身;可以化为一滴油,成为火箭发动机的特种燃料。甚至,我还可以变为可降解的医用骨钉,伴随某个人的一生……我就像人类口中的神话人物孙悟空,会72变,本领杠杠的。
我也很苦恼。人类说,掌握这些本领的前提是走得出去。他们也答应我,“世界那么大,迟早都会送我去看看”。这也是我和家族成员最期待的事。
一晃20年过去了,可我还是呆在这里没挪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座煤矿一点点的变化。起初,人类带着家族成员出去时用卡车。后来,煤矿运输越来越智能、环保,运土方的卡车开始无人化了。更离谱的是,矿区还建起了绿色的输送长廊,铁轨修通后,火车也来了,我的家族成员就直接沿着廊道从空中走,再乘坐火车专列走向全国,“呜呜……”可拉风了。“该我了,该我了。”我早也盼晚也盼,可是一次次都轮空,没能出去,急死我啦。对出行的家族成员,我只能咬牙跺脚,只能羡慕嫉妒恨。2022年,我的家乡还成功使用单溜槽及双溜槽集装箱火车智能装车系统,实现了全自动装车控制,一节车厢可以坐64个家族成员,平均50秒就能完成装车。一列火车专列一次拉运3500个家族成员,70分钟就能装满。看看,这效率快得没得说。
听煤矿的人说,这座煤矿每年将我的家族成员送出去超过2000万个,进入全国各地的电厂、现代化工企业,“转生”为成千上万种新产品:天然气、甲醇、烯烃、聚乙烯……它们个个本领超凡,实现了自身价值的裂变升级。
1月29日,我终于美梦成真,盼来了我远行的日子。我打扮美美的,和我的3500个家族成员风风光光乘上了“疆煤外运”专线火车,“呜呜……”一路风驰电掣驶向目的地——宁夏枣园宝站。在那里,我将浴火重生,在火力发电厂熊熊烈火中实现凤凰涅槃变为电能,再沿着蛛网状的银线电光石火地流动,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与温暖。
我是“一吨煤”,我和我的家族成员的宿命是——在开发中变身、重生、转生,以不同形态服务于人类社会。路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我们都会持之以恒去完成它,哪怕粉身碎骨,都在所不惜、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