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

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专家访谈录⑦ 让新疆棉成为世界的首选

——访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严根土

发布时间:2025-02-20 10:17:00 来源:昌吉日报

严根土(左三)向课题组人员讲解棉花耐盐碱试验材料的表型变化。 □王秀林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付艳阳  实习生 孙美凤)

  “新疆棉一定要加强宣传,鼓励大家多用棉花制品,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采访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抗逆育种课题组组长严根土一再强调。

  严根土长期从事棉花抗逆育种工作,主持培育了“中棉所”系列优质、丰产、抗逆棉花新品种3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超9000万亩,增创社会经济效益150多亿元。他说,自己与棉花的不解之缘从大学开始。“我在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我的老师季道藩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棉花遗传育种学教授,他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棉花的有趣故事。”毕业后,严根土加入中棉所,在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中棉所精神”激励下,科研工作一干就是32年。

  “我做的是棉花抗逆育种研究,需要到盐碱、干旱地区做试验,中棉所地处河南安阳,没有这样的环境,所以就来到了新疆。”严根土说,20世纪90年代,他从安阳坐火车三天两夜才能到乌鲁木齐,再转车到南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路上。“现在好多了,坐飞机当天就能到,我现在作息时间都变成新疆的了。”严根土说,长年累月在新疆工作,他早已习惯了新疆的生活节奏。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成立,我们迅速展开了合作。前期主要研究适合南疆种植的棉花品种,2024年我带领团队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种了50亩棉花,开始将精力投入研究北疆适宜品种。”严根土说,他做棉花抗逆育种的方向是“三个喜欢”:棉农喜欢,轧花厂喜欢,纺织服装企业喜欢。“高产是一方面,稳产更重要。比如我主持培育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9,连续10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它抗性好,产量稳定,老百姓特别喜欢。轧花厂和纺织企业看重的则是品质,例如衣分高,皮棉产量就高,直接影响着轧花厂的利润。比强度高,纤维细度好,制成的纺织品更加舒适,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因为新疆气候条件特殊,有干旱、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疆外的棉花品种引种到新疆后品质会变差,这是中棉所抗逆育种课题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2024年,课题组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中棉9001在西北内陆棉区通过国家审定,中棉9003、中棉9978等5个新品系分别参加了国家西北内陆棉区和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为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采访中,严根土对棉花的热爱溢于言表。他列举了纯棉织品具有化学合成纤维所不能比拟的许多优点:纯天然、吸潮透气、保暖舒适、染色牢固、不带静电,还不易过敏,可谓老少皆宜。“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棉花的品质得到很大提升。现在需要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支持新疆棉,让高品质的新疆棉成为世界的首选。”

  个人简介:

  严根土,河南省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带领团队创新育种方法,克服产量、纤维品质和抗旱耐盐碱等育种瓶颈,在棉花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主持培育国内外棉花新品种30余个(国外审定3个),育成的多抗稳产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9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个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2部。

[责任编辑:陆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