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
王新振到村民家走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辉 通讯员 颜全飚
3月14日,玛纳斯县塔西河谷春雪消融,万物复苏。
玛纳斯县自然资源局驻塔西河乡东支渠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王新振入户归来,将拍摄的牛羊肉、土鸡蛋等照片、视频发在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代为销售。不一会儿,他的电话铃声响起,20公斤牛肉和100个土鸡蛋的两笔订单就此促成。
走村入户、义务帮卖,王新振乐在其中,“发发朋友圈、抖音,卖一下本村的土特产,对我来说,是举手之劳,但是村民们把这些小事记在心间、感念于怀。”
王新振回忆说,2023年7月他刚到村上时,村民们都在观望。
王新振用和农牧民交朋友、办实事的方式,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
驻村伊始,王新振就把建强基层组织摆在重要位置。他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的方式,与东支渠村党支部副书记玛利亚·热了白建立结对帮带机制,通过教思路、教方法、教经验、教语言,进一步增强了农牧民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和共产党员的自豪感,助推了农牧民党员教育管理,提升了其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
2024年,东支渠村党支部被评为玛纳斯县五好党支部。“通过王书记的耐心帮带,村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村民对我们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东支渠村党支部书记阿合哈提·组开西说。
“我们不仅要成为党建工作的‘指导员’,还要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好帮手、乡村振兴的好助手。”王新振介绍,东支渠村地处玛纳斯县南部山区、产业结构单一,当地农牧民大多从事牛羊养殖、一产种植。
如何打造第二增长引擎?立足当地实际,近年来,东支渠村先后争取福建援疆和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先后建成50套抗震安居房,新建了文化室、牧家乐、木栈道、停车场、儿童活动广场、观景台和木栈道等基础设施,全力打造东支渠民俗村。
如何吸引更多旅客到此观光,给农牧民带来更多收入?王新振尝试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打开富民路。
52岁的王新振向自己的孩子请教,从零开始自学短视频制作。他走进牧民家中,录制酥油茶手工制作全过程,开始在朋友圈发布带货视频。原生态牛羊肉、跑地鸡、土鸡蛋、牛奶、酸奶等农副产品陆续出现在王新振的朋友圈和抖音账号里。
为了方便带货,他的抖音账号在不同的季节也会改为不同的名字。春天,东支渠村盛产野蘑菇、人工种植的林芝等,他把抖音账号改为“塔西河蘑菇哥”;夏天,游客增多,购买原生态牛羊肉需求也多,他改名为“塔西河牛肉哥”“塔西河羊肉哥”;秋天,村里的苹果红了,他又改名“塔西河苹果哥”。
从拍照、配乐、剪辑、发布带货视频,到对接订单、分配订单货物、物流送货,他一个人包到底,农牧民只需要收钱算账即可。谁家宰了牛羊、谁家采的苹果、谁下的单,这些活都得王新振仔仔细细地跟着,让每一单物品不出差错、顺利送到客户手中。
王新振把东支渠的农特产卖到了乌鲁木齐、北京、上海、福建等地。
通过线上线下发力,2024年,王新振通过带货视频,帮助农牧民们卖出了135头牛、300多只羊、4000多件苹果。
“销售鲜肉比卖活畜收入更多,一头牛多收入1500元、一只羊多收入200元。”王新振说。
“王书记是个热心肠的人,他吃苦、敬业,和农牧民打成一片,把麻烦、问题交给自己,把便利、盈利交给村民。”东支渠村委会委员萨亚·努尔哈孜说。
人心齐,产业兴。2024年夏天,东支渠村吸引3000多位游客到此体验民俗风情、美丽生态。东支渠村旅游热度上来了,还带动了周边的牧家乐,带动了餐饮业发展。王新振顺势邀请了玛纳斯当地的网红主播“新疆胡杨”等人到村里直播带货,提升这里好景、好物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新的一年里,王新振思考着引进更多企业落户村里,带动制种玉米、研学游等产业发展;给村里食品注册商标、完善动物检疫手续、规范屠宰场所,加工包装成大礼包、提升附加值,进一步延长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