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
4月2日,昌吉州“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示范活动在奇台县举行。活动现场,社区干部和小朋友们一起手绘创意风筝。□中国昌吉网记者 巨海成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
今年清明节期间,昌吉州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示范活动,新式祭扫、网上祭英烈、移风易俗宣传等文明实践,如同清风吹拂大地,让清明节更“清明”。
倡议引领
文明之花遍地开
“爸,又是一年清明节了,我们又来看你了。”4月2日,在昌吉市西郊陵园,王丽敏手捧一束菊花,缓缓走向父亲的墓碑。
“献花比烧纸更文明、更环保,以鲜花寄托哀思,值得提倡。祭扫方式变了,但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却没有改变。”王丽敏响应倡议,文明祭扫。
记者留意到,为了方便前来祭扫的市民,昌吉市西郊陵园墓区工作人员在接水点放置了小水桶、抹布等,还贴心地为祭扫市民提供饮用热水、应急药箱等,以备不时之需。
新的纪念方式,折射出市民观念的改变——一个文明、低碳、安全的清明节,离不开对文明祭扫、移风易俗的持续重视和有力推动。
清明节前夕,昌吉州党委宣传部、州民政局联合发出《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公众用文明理念传承传统,用文明行为守护家园,“文明祭扫 绿色清明”为这个春天增添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昌吉烈士陵园的松涛声中,昌吉州、昌吉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生命·希望”纪念活动,向遗体器官捐献者致以崇高敬意,向社会传递“生命永续”的温暖力量;
木垒雷锋车队载着30位银发志愿者来到烈士陵园,他们手捧鲜花向烈士纪念碑鞠躬致敬,将写满祝福语的千纸鹤系在松柏枝头,让红色精神与春日生机一同绽放;
……
如今,文明绿色、倡树新风逐渐成为清明祭扫的主旋律,传统节日焕发出时代新韵,在追思中传承文明,在创新中弘扬新风。
缅怀先烈
红色精神永赓续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清明节期间,昌吉州各县(市)广泛开展英烈祭扫活动,通过法规宣传、事迹展陈等方式,讲好革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英烈精神,以红色教育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3月27日,奇台烈士陵园,苍松翠柏挺立,气氛庄严肃穆。“清明描红寄哀思 红色基因永传承”主题活动在这里举办,退役军人、机关干部、村民代表等各方人士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祭奠革命先烈,寄托深切哀思。
在巍然屹立的烈士纪念碑前,奇台县委社工部干部马磊手持红漆与毛笔,俯身半跪于烈士墓前,为碑文添入最后一抹红。他说:“这不是简单的描红,是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当最后一块碑文焕发鲜艳的光彩,春风拂过新漆未干的刻痕,将这份跨越时空的追思,深深镌刻在每一位参与者的心中。
3月26日,呼图壁县40多位双拥共建单位代表和呼图壁县雷锋车队志愿服务队队员,神情庄重地站在昌吉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前,高唱国歌、敬献花篮、默哀致敬,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让哀思化作传承红色基因的动力,在春日暖阳中继承英烈未竟的事业。
退役军人、呼图壁县雷锋车队志愿服务队队长徐涛说:“英烈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没齿难忘。我们要铭记历史,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告慰英烈。”
创新表达
不断丰富文明祭扫内涵
人间四月芳菲始,春归清明雨是时。近年来,昌吉州不断开拓和丰富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的种类,鼓励引导群众通过踏青遥祭、经典诵读、云端祭扫等方式缅怀逝者,不断丰富文明祭扫内涵。
4月1日,呼图壁县第四中学的操场上,一只只彩鸢腾空而起,师生们用这种诗意的方式传承文化根脉,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清明雨上,思念存续于人间四月……”4月2日,阜康市石油基地街道风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出朗朗诵读声,社区干部、辖区居民、志愿者代表以诵诗文的方式,诉说心中绵绵哀思,向英烈致敬。
4月2日,吉木萨尔县第六幼儿园一片欢声笑语,孩子和老师一起动手,将一块块黏土塑造成“青团”(古时候,青团用作祭祀)。在“青团”手工制作中,孩子们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文化认同。
给英烈点长明灯、向英烈献花、向英烈鞠躬,4月1日,75岁的玛纳斯县居民李明河在女儿的帮助下,用电脑进入新疆英烈网,跨越时空,云端祭扫,向烈士们致以最深切的缅怀。
从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到文明实践站的朗朗诵读,从云端祭扫的温情传递到传统习俗的创新表达……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清明节,正以“祭扫方式有新变,追思之情无古今”的姿态在庭州大地发生演变,将文明融入清明,让清明节更“清明”、思念有形更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