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
雷德江检查辖区商户的消防器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
4月7日9时,玛纳斯县玛纳斯镇康宁社区小广场上,雷德江专注地理顺国旗旗绳,做好升旗准备。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他奋力挥臂扬旗,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春风中猎猎招展、冉冉上升……
今年24岁的雷德江是甘肃天水人,就读昌吉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去年毕业之际,他选择了继续留在昌吉。“在昌吉求学4年,新疆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雷德江说。
雷德江积极响应号召,顺利通过全州“三支一扶”考试,去年10月被分配到玛纳斯县玛纳斯镇康宁社区,成为一名综治干事。
入职时,他在工作手册扉页写下这样的誓言:“用年轻肩膀扛起社区平安,以炽热初心温暖万家灯火。”
在康宁社区工作的150多个日夜,他牢记誓言,热心服务居民,真正走进各族群众的心里——让老旧楼道亮起温暖的灯光,让居民不再为门前积雪烦恼,让政策春风吹进千家万户,为基层治理注入了“青春动能”。经过历练,他赢得了居民的认可,也褪去了青涩,成熟许多。
初到康宁社区,这个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社区给雷德江上了“第一课”:错综复杂的楼宇如同迷宫,4000多位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占了三成,60多栋居民楼中有20多栋都没有物业……
作为综治干事,雷德江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2000余户居民的信息更新。“第一次敲门时,手举到半空又缩回来,在楼道里来回走了3趟,不知道如何面对即将开门的居民。”回忆起首次入户的窘态,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雷德江在康宁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任慧带领下,用脚步“绘制”出“民情地图”——每个月走访70多名独居老人,上门为李发秀老人做高龄认证、工资认证,为陈永祥老人修理电视机,为住在5楼的低保户吾马尔·阿布都热合曼送面粉……
2024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一天清晨,玛纳斯县人民武装部家属楼居民谷君如老人颤巍巍地拦住他说:“小雷啊,我们小区没有物业公司,我年纪大了实在扫不动雪了。”
雷德江马上想到利用“居民议事会”解决此事。他一天跑遍3个单元30户人家。当他脸冻得通红敲开最后一户门时,居民张光霞邀请他进屋捧上热茶说:“孩子,歇歇脚吧。”那一刻,他很感动,觉得为居民服务哪怕再苦再累都值得。
最终,经过协商,由楼栋长牵头,每单元居民购买扫雪工具,自发成立扫雪队,解决了小区冬季扫雪难题。
“养老认证怎么操作?”“慢性病补助需要哪些材料?”面对老人们层出不穷的疑问,雷德江发明了“政策翻译三步法”:先将文件提炼成短文、图表和案例,制作成宣传手册,再转化成群众通俗易懂的语音解说词。对此,居民们缓缓称赞:“小雷讲政策花了心思,我们一听就懂。”
雷德江还负责着社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他定期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地震应急演练、应急处突演练,制定应急预案,联合消防救援大队开展消防安全讲座,增强辖区居民安全意识。
“以前觉得这些检查、演练是找麻烦,现在才明白你们是在保平安。”居民掏心窝子的话让他眼眶发热。
“三支一扶”服务期满后,雷德江对去向也有了打算。他仰望亲手升起的五星红旗说:“基层是砥砺青春的起跑线,我在这里不仅锻炼了能力,也丰富了人生阅历。我将继续扎根基层,用心用情服务群众,让青春在‘鸡毛蒜皮’中绽放光彩。”
四月的风,轻摇着春的裙摆,朝霞染红了东边的天际。
基层虽小,却是离民心最近的地方;岗位平凡,却能绽放最耀眼的光芒。在昌吉大地上,无数个“雷德江”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