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庭州e评

教育改革呼唤“观念革新”

发布时间:2025-03-13 17:22:12 来源:中国昌吉网

 贺鸣/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重智轻体。一些学校为了提高成绩,学生被禁锢在教室,课间十分钟形同虚设,体育课常被主课挤占。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令人担忧,近视率居高不下。这不仅是教育,更是民族未来的重大隐患。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鼓励每天一节体育课,并课后再锻炼一小时,教育部门据此出台政策,课间延长至15分钟,每天1节体育课。这一教育新规引发社会热议,尤其是家长群体,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反映出教育体制的矛盾和对教育本质的误解。这是对教育目标的认知偏差,是将教育等同于知识灌输,将学习效果等同于时间投入,这种观念已经深植于社会意识之中。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改革面临一定难度。要顺利实施新规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不仅需要制度调整,更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观念革新

首先,社会层面需要加大宣传转变教育理念,让人们认识到延长课间休息时间和增加体育课时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15分钟的课间休息有助于学生有充足时间放松身心、活动筋骨,每天一节体育课,能系统提升身体素质。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课间活动,不仅不影响成绩,还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培养运动习惯,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并实现自我价值的完整的人,而非仅塑造应试工具。

其次,教育部门需革新观念。教师应要调整教学方式,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加强家校合作,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让家长安心;学校需完善运动场地设施,优化课程设置,适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育部门而言,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摒弃单一的分数导向,推动全社会教育理念的革新,从片面追求分数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新规是否真正实现教育的全面性,关键有效落实,避免流于形式。学校需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检查课间和体育课的开展情况,将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同时了解课间活动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保体育锻炼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只有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才能真正回归教育的初心与本质,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成为兼具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健康体魄和审美素养的综合性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责任编辑:田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