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庭州e评

“被直播”乱象亟待整治规范

发布时间:2025-03-27 19:19:10 来源:“被直播”乱象亟待整治规范

张辉/

最近,被直播成了网络热议话题。一些商家在未征得被拍摄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直播,消费者毫不知情就被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吃饭被直播、理发被直播、健身被直播,甚至走在路上都可能被镜头对准,成为短视频素材……随着直播风潮兴起,一些主播借助短视频平台,在未征得被拍摄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直播、拍摄,严重侵犯了被直播者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明确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主播却对法律法规视而不见,甚至在被举报后仍我行我素。

究其原因,是违法成本低、被侵权人主张权利难,是商家直播侵权事件频现的重要原因。在现实中,即使消费者发现自己的肖像权、隐私权被侵犯,往往也面临着维权成本高、取证难等问题。一些被直播者选择忍气吞声,而一些勇敢站出来维权的消费者,即使最终胜诉,也往往只能获得有限的赔偿,难以对商家形成有效的震慑。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显示,被直播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无论从呵护网络生态的层面,还是从保护公民权益的角度,对于被直播乱象,都应勇于维权,不能选择忍气吞声。遏制被直播现象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面对被直播乱象,也有部分消费者选择站出来维权。此前,江苏高院对顾客吃火锅意外入镜直播间案的判决,认定经营者侵犯顾客肖像权,需赔礼道歉并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这一案例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也给商家敲响了警钟:直播虽好,但不能肆意侵犯他人权益。

所以直播不应成为侵犯隐私的法外之地。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守法律底线,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唯有如此,直播行业才能行稳致远,消费者的权益才能得到切实保障。让我们共同亟待整治规范,为广大民众营造一个既充满创新活力,又安全有序的网络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田晶]

友情链接